大撈家係咩意思?深入解析香港獨有嘅「撈家」文化
香港地少人多,競爭激烈,自古以來就有一班人靠住靈活嘅頭腦同手段,喺社會上「撈到風生水起」,呢啲人就係所謂嘅「大撈家」。呢個詞喺香港社會裡面好常見,但究竟咩叫「大撈家」?佢哋點樣「撈」?點解香港人對「撈家」又有愛又恨?今次就同大家深入剖析下呢個充滿香港特色嘅文化現象!
一、「大撈家」嘅定義:到底咩人先算係撈家?
首先,「撈」 喺廣東話入面有好多層意思,最基本嘅解釋係「謀生」或者「搵食」,例如「你而家喺邊度撈?」就係問你喺邊度做嘢。而「撈家」就係指嗰啲特別識得喺社會上「搵食」,甚至「撈到盡」嘅人。
「大撈家」 更進一步,通常指嗰啲手段高明、識得利用人脈、規則漏洞,甚至踩界做生意或者賺快錢嘅人。佢哋未必係黑社會,但一定係「醒目仔」,識得喺灰色地帶游走,甚至靠「食腦」嚟賺大錢。
常見嘅「大撈家」類型
- 地產撈家:炒樓、逼遷、圍標,識得玩弄樓市規則賺大錢。
- 金融撅家:炒股、炒期貨、甚至「做莊」操控市場。
- 娛樂圈撈家:食明星水、開空殼公司、食回扣。
- 江湖撈家:靠社團背景收保護費、壟斷生意。
- 網絡撈家:玩流量、呃Like、甚至網上詐騙。
二、大撈家 vs 生意人 vs 老千 有咩分別?
好多人會疑惑:「撈家」同正經生意人有咩分別?又同「老千」有咩唔同?其實呢啲詞嘅界線有時好模糊,但大致可以咁分:
| 類型 | 手法 | 合法性 | 社會觀感 |
|------|------|--------|----------|
| 正經生意人 | 靠正當經營、長遠發展 | 完全合法 | 受人尊重 |
| 撈家 | 踩界、游走灰色地帶 | 未必犯法,但唔算光明正大 | 有人佩服,有人不齒 |
| 老千 | 騙局、呃人錢 | 犯法 | 人人喊打 |
例子:
- 一個地產商正經買地起樓賣樓 → 生意人
- 一個地產經紀聯合業主炒高樓價 → 撈家
- 一個人假扮業主賣假樓騙訂金 → 老千
撈家最叻嘅地方,就係佢哋往往能夠喺法律嘅邊緣游走,甚至利用法律漏洞賺錢,令你明明覺得佢「古惑」,但你又奈佢唔何!
三、點解香港會咁多「大撈家」?
香港地少人多,資源有限,歷史上一向係「冒險家嘅樂園」。由開埠初期嘅鴉片貿易、到戰後嘅走私黃金、再到現代嘅金融地產,香港社會一直都有大量「快錢」機會。加上法治相對健全,但又存在漏洞,就形成咗一個「撈家天堂」。
主要原因有:
1. 資本主義社會:香港崇尚「賺錢至上」,成功嘅標準就係你有幾多錢。
2. 法治健全但執行有漏洞:法律寫得再完善,總有人搵到窿路。
3. 密集嘅人脈網絡:香港細細個,關係網好重要,識人好過識字。
4. 快錢文化盛行:炒股、炒樓、炒Bitcoin,香港人鍾意短線獲利。
四、經典「大撈家」案例
香港歷史上出過唔少傳奇「大撈家」,佢哋嘅故事甚至比電影更精彩:
1. 「股票撈家」— 香植球
香植球係80年代股市傳奇,佢靠「搭棚」炒股(即係自己買賣托高股價),曾經短時間內賺過億,仲被稱為「金牌莊家」。最後因為玩得太大,被證監會釘牌。
2. 「地產撈家」— 四叔李兆基
雖然而家係正經商人,但李兆基年輕時都係靠「拆樓」、「收舊樓」起家,仲試過用盡方法逼遷舊住戶,被稱為「地產霸權」代表之一。
3. 「娛樂圈撈家」— 向華強
向氏家族背景複雜,向華強由江湖撈到電影圈,開電影公司捧紅無數明星,仲被指涉足賭廳生意,係典型嘅「黑白通吃」撈家。
4. 「現代網絡撈家」— 林作
由大律師轉型做KOL,專玩抽水、炒作,甚至開保險公司食「割韭菜」紅利,完美示範點樣用網絡流量「撈金」。
五、香港人點睇「大撈家」?
香港人對「撈家」嘅態度好矛盾:
- 佩服:覺得佢哋「食腦」、「識撈」,係本事。
- 不齒:認為佢哋破壞規則,搞亂市場。
- 無奈:明知佢哋玩嘢,但又阻止唔到。
有啲人會話:「佢撈到係佢本事!」但同時又會鬧:「正一奸商!」呢種矛盾心態正正反映香港社會嘅現實——道德同利益,好多時只能揀一樣。
六、點樣先可以成為「大撈家」?
如果你都想學做「撈家」,以下係一啲「基本條件」:
1. 頭腦靈活:識得搵漏洞,諗到人哋諗唔到嘅方法。
2. 人脈廣闊:識人多好過識字,有關係就冇關係。
3. 夠膽踩界:唔好怕遊走灰色地帶,但又要識得保護自己。
4. 面皮要厚:畀人話「奸」都唔怕,最緊要賺到錢。
當然,我唔係鼓勵大家做撈家,因為呢條路風險極高,分分鐘賠上名譽甚至自由!
七、總結:撈家文化反映香港社會
「大撈家」呢個現象,其實反映咗香港社會嘅幾個特質:
- 功利主義:賺錢至上,成功標準單一。
- 靈活性高:香港人適應力強,乜都「有得諗」。
- 制度漏洞:再完善嘅法律都有空子可鑽。
最後問題嚟啦——你覺得「撈家」係香港嘅特色,定係社會嘅毒瘤? 留言講下你嘅睇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