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特色茶餐廳菠蘿包點解咁好食?拆解經典美味嘅秘密
一講起菠蘿包就流口水?唔係你一個!
「喂,一陣去邊度食tea啊?」「梗係去茶餐廳食個新鮮出爐菠蘿包加杯凍奶茶啦!」呢個對話,相信每個香港人都唔會陌生。菠蘿包作為香港茶餐廳嘅標誌性美食,唔單止係本土飲食文化嘅代表,更加係無數港人嘅集體回憶。但你有冇諗過, 點解茶餐廳嘅菠蘿包特別好食 ?明明超市同連鎖店都有得賣,但係點解我哋總係覺得茶餐廳嗰啲先係「正宗」?今日就等我同大家拆解下呢個「金黃色美味」背後嘅秘密!
![香港茶餐廳嘅菠蘿包] (https://images.unsplash.com/photo-1601050690597-df0568f70950?ixlib=rb-1.2.1&auto=format&fit=crop&w=1350&q=80)
菠蘿包點解叫「菠蘿」?同真正菠蘿冇關?!
首先解開第一個迷思: 菠蘿包其實冇菠蘿成份 !咁點解會叫「菠蘿包」呢?原來係因為佢表面嘅裂纹同金黃色澤,睇落去好似菠萝嘅外皮,所以先至有呢個名。老一輩嘅師傅會話你知,佢哋叫「菠蘿包」做「星花包」,因為表面嘅花纹似星星。而喺台灣,佢哋會叫「菠蘿麵包」,澳門就有叫「豬仔包」嘅講法(雖然香港嘅豬仔包係另一樣嘢)。不過無論叫咩名,最重要係——好食!
有趣冷知識 :喺2000年代初期,香港真係出現過加入菠蘿果肉嘅「真·菠萝包」,不過最後都係傳統冇餡嘅版本最受歡迎,證明經典就係經典!
點解茶餐廳菠蘿包特別好食?秘密在於...
1. 即叫即製嘅新鮮熱辣
茶餐廳嘅菠蘿包之所以無敵,第一大原因就係 新鮮出爐 !你諗下,朝早十一點幾或者下午三點幾(即係茶餐廳嘅「出爐時段」),個包仲係熱辣辣,表皮脆卜卜,入面軟綿綿,仲有少少牛油香飄出嚟... 呢啲就係超市預先包裝嘅菠蘿包永遠比唔上嘅體驗!
專業師傅分享 :「茶餐廳嘅爐細,一轉只能焗十零廿個,所以成日都有新鮮出爐。而且我哋會控制好時間,早餐時段一批,午餐後一批,tea time再一批,確保客人食到最正嘅狀態。」
2. 獨門油酥皮配方
菠蘿包最靈魂嘅部份就係嗰層「菠蘿皮」,專業叫法係「油酥皮」。茶餐廳通常有自家秘製配方,但基本都離唔開以下材料:
- 牛油/豬油 :傳統會用豬油,令到個皮更加酥化;而家用牛油多,因為健康啲同香啲
- 砂糖 :唔單止調味,仲會令表面形成焦糖化嘅金黃色
- 雞蛋 :增加香味同色澤
- 奶粉 :呢個係秘密武器!加咗奶粉會令到個皮帶少少奶香
關鍵技巧 :油酥皮嘅厚度要適中,太薄會冇口感,太厚就會蓋過包身。師傅話最好係3mm左右,焗完會微微隆起形成招牌裂纹。
3. 恰到好處嘅火候掌控
茶餐廳嘅師傅個個都係「人肉溫度計」,對焗爐火候掌握精準。 最佳狀態 係: - 表面金黃色但唔會焦黑 - 裂纹清晰分明但唔會爆得太開 - 包身輕輕澎脹但唔會變形
呢啲「黃金標準」全靠師傅多年經驗判斷,邊個話做包容易?
4. 傳統「包種」嘅選擇
你可能唔知,菠蘿包嘅包底其實有分兩種: 1. 甜餐包底 :比較鬆軟,適合鍾意傳統口感嘅人 2. 墨西哥包底 :帶少少咸香,口感更有層次
茶餐廳通常會用甜餐包底,因為成本低啲同大眾接受度高,但係一啲高級茶記就會用墨西哥包底,食落更加有特色。
菠蘿包進化論:由平民美食到創意無限
雖然傳統菠蘿包已經好正,但香港人出名創意無限,茶餐廳近年都推出咗唔少變奏版本:
| 種類 | 特色 | 邊度有得食 | |------|------|------------| | 冰火菠蘿油 | 經典中嘅經典!熱辣辣菠蘿包夾住一片凍牛油 | 基本上間間茶記都有 | | 芝士菠蘿包 | 加入芝士片,鹹香加倍 | 旺記、華嫂等新派茶記 | | 叉燒菠蘿包 | 甜鹹交織,意想不到咁夾 | 鏞記、一樂等 | | 流心奶黃菠蘿包 | 受奶黃月餅啟發,切開會爆漿 | 金華、新興等 | | 黑松露菠蘿包 | 高級食材平民化,香味濃郁 | 豪華茶記如龍鳳冰室 |
資深食家點評 :「雖然新款式好有創意,但試過一輪之後,發現最正都係傳統冰火菠蘿油。熱包融化凍牛油嗰陣,甜中帶鹹,脆中帶滑,簡單但無敵!」
點樣分辨靚菠蘿包?五招教你做精明知食家
唔想中伏食到「流嘢」菠蘿包?記住以下五個 黃金標準 :
- 望 :表面金黃均勻,裂纹自然不造作,唔會過深或過淺
- 聞 :要有濃郁牛油香同少少焦糖甜味,冇油餲味
- 掂 :表皮應該脆身但唔會硬,輕輕按壓會有少少回彈
- 切 (如果係菠蘿油):牛油厚度約3-5mm最佳,太薄冇口感,太厚會膩
- 食 :包身要軟熟有彈性,唔會乾爭爭或者黏牙
行內人貼士 :「如果見到個菠蘿包表面太完美,裂纹太整齊,反而可能係機器大量生產嘅貨色。真正手製嘅會有獨一無二嘅裂纹,呢啲先係寶!」
自家製菠蘿包秘技大公開
想喺屋企都整到茶餐廳級數嘅菠蘿包?跟住呢個 簡化版秘方 試下啦!
材料 (6個份量): - 高筋麵粉 250g - 砂糖 50g - 雞蛋 1隻 - 牛油 30g - 酵母 3g - 鹽 2g - 水 120ml
油酥皮 : - 低筋麵粉 100g - 牛油 50g - 砂糖 50g - 雞蛋液 20g - 奶粉 10g
步驟 : 1. 包身材料混合搓成麵團,發酵至兩倍大 2. 油酥皮材料撈勻雪硬,分成6份 3. 麵團分割滾圓,蓋上油酥皮 4. 用刀背輕輕壓出格仔紋 5. 二次發酵後掃蛋液 6. 焗爐180度焗15分鐘至金黃色
師傅提醒 :「屋企焗爐細,一次唔好焗太多,否則受熱不均就好易失敗。同記住焗之前要預熱夠溫度啊!」
香港五大傳奇菠蘿包地圖
講到最後,梗係要推介下香港各區嘅 菠蘿包名店 俾大家啦!
-
金華冰廳(太子)
被譽為「全港最好食菠蘿油」,酥皮超脆,牛油夠厚,奶茶又正,但成日要排隊! -
澳洲牛奶公司(佐敦)
雖然出名係燉奶同炒蛋,但佢哋嘅菠蘿包一樣咁出色,特別係個包身超軟熟! -
新興食家(西環)
老字號點心店,但個菠蘿包竟然出奇地好食,特別係新鮮出爐嗰陣! -
華嫂冰室(元朗)
新派茶記代表,個菠蘿包加埋塊厚切芝士,邪惡到爆炸! -
大班麵包西餅(各區)
雖然唔係茶餐廳,但連鎖店嚟講佢哋嘅菠蘿包保持到水準,尤其係下午三點出爐嗰轉!
老香港溫馨提示 :「其實街坊茶記嘅菠蘿包隨時好食過名店,最緊要撞啱新鮮出爐時間。我嘅秘訣係睇住門口個麵包架,一出爐就衝入去叫!」
菠蘿包文化:唔單止係食物咁簡單
對香港人嚟講,菠蘿包已經超越咗單純嘅食物層面。佢代表住: - 港式效率 :快靚正,幾蚊就解決一餐 - 中西合璧 :用西式烘焙技術做出東方人鍾意嘅口味 - 草根智慧 :簡單材料創造出令人難忘嘅美味 - 集體回憶 :幾代香港人嘅共同味覺記憶
2014年更有香港網友發起「 菠蘿包之捍衛戰 」,抗議某國際連鎖店將港式菠蘿包註冊成自己品牌。事件見到香港人對本土美食嘅執著同保護!
結語:守護香港嘅「菠蘿包精神」
下次當你咬落去一個熱辣辣嘅茶餐廳菠蘿包,唔單止係品嚐緊一份美味,更加係體驗緊香港獨有嘅飲食文化。由材料選擇到製作技巧,由傳統配方到創新變奏,每一個細節都蘊含住香港人嘅用心同智慧。
所以話, 菠蘿包點解咁好食 ?因為佢唔單止用麵粉同牛油做成,更加載滿咗香港人嘅情感同故事。無論經濟好壞,生活順逆,一個暖笠笠嘅菠蘿包總能帶嚟最簡單直接嘅滿足感。呢份「平凡中的不平凡」,就係香港茶餐廳菠蘿包最迷人嘅魔法!
「一個靚嘅菠蘿包,表皮要脆但唔硬,包身要軟但唔粉,甜度要夠但唔膩,溫度要熱但唔燙口。做到咁嘅平衡,同做人一樣咁難啊!」——某不願具名嘅茶餐廳老師傅